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

康公廟

康公廟位於十月初五街


所謂康公,實情就是漢代的元帥李烈,由於他保國有功,因而被封為康公。相傳很久以前,居民在此處的海邊拾得一個漂浮至此的康王神像,於是便開始建祠奉祀。直至清朝咸豐十年(1860年),再由一位從事木業的商人發起,聯同附近一帶街坊募款,建成了現時這座康公廟。廟內除了神像外,殿前中央還放置了一塊刻有船隻、鯉躍龍門、龍鳳呈祥及松鶴延年等吉祥圖案的石雕,專供善信奠酒之用,故又名「酒船石」,與廟宇一樣有百多年歷史。

康公廟採用中國傳統南方建築風格,以一個庭院將不同的殿閣相聯,而屋頂上以多色赤陶製成的薄浮雕簷壁,亦是非常值得欣賞的建築特色。不過若論到特色,就不得不提廟前空地所保留的大片條皮石,這些條皮石,其實是以長達數米的長方形大石板鋪砌而成,但由於厚厚的石塊重量難以鋪砌,加上後來不斷採用
葡萄牙特色的碎石路,更令這種條皮石買少見少。因此康公廟早就被澳門有關當局評定受保護文物之一。
1.


2.


3.


4.


5.


6.


7.


8.


9.


10.


11.


12.


13.


14.


15.


16.


17.


18.


19.


20.


21.


22.

2 則留言:

  1. 澳門廟宇多籮籮。
    順告: 我那篇「與網友們相見甚歡」的相片已上Blog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在2013年12月26日發表的「海怡晨曦和黃昏同樣美」在今天易名為「wei-wei 眼中的海怡半島 」, 並已上載所有相片了。

      刪除